俺爹俺娘

您有值得推薦給大家看的優質好書嗎?不論是小說、教育、知識,歡迎推薦。

俺爹俺娘

文章千江雪 » 2011-10-01, 11:42

俺爹俺娘︰一個兒子用鏡頭留住父母(圖文典藏版)

圖檔

http://www.youtube.com/v/yYqew3OCKg8?version=3
http://www.youtube.com/v/V9B68Wmg09U?version=3

作者:焦波 著
出版社:昆侖出版社(解放軍文藝社副牌)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語言:簡體中文 ISBN:7800408604
裝訂:平裝
人民幣:30.00元
...

內容簡介top
天下的爹娘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焦波的爹娘生活在農村,因此更具有一種緊貼大地的典型性。華夏民族的主體立足農耕,世世代代繁衍在竹籬泥途河溝邊。後人的種種城市行跡,大多也是由農村起步。因此,即使並非出生在農村的讀者,看到這些攝影作品也會有一種整體意義上的感動。——余秋雨

兩位世紀老人平凡的故事,一曲用生命譜寫的人生感動。

知道焦波和他爹娘的人已經不少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想和認識,作為作者和讀者的中介,我們不要求所有兒女都像焦波這樣認識爹娘、記述爹娘和懷念爹娘.但我們希望更多一些的兒女在百忙中,在白駒過隙般的人生旅途中,能用心的眼楮哪怕多注視父母一分鐘.這對父母而言就是愛了。古語有可憐天下父母心之說。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其實示愛父母竟是如此簡單。如果,有誰能像焦波這樣發現父母在生活中令人忍俊不禁又令人百感交集的種種細節,那簡直就是一種幸福了。

焦波用30年時間觀察父母.關懷父母書寫父母,但與爹娘給予他的愛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個道理適用于絕大多數父母子女關系。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對焦波這個人心存感念。他以一個孝子心,用鏡頭和文字留住了父母,為天下兒女做出榜樣,使得中華民族崇尚孝弟的傳統美德得以承傳和光大,讓父母兒女之愛永存世間。焦波之于父母.正如孔子所說︰「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

如果《俺爹俺娘》中的情愫延展至兄弟姐妹之問.朋友之間,人人之間,和諧社會和世間博愛的願景將為期不遠矣。

規格:平裝 / 332頁 / 16cmX24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出版地:大陸
目錄top
作者感言

自序
多想再給你們照相啊,俺爹俺娘(自序)
俺爹
爹的家譜
拉大鋸
改大門 蓋新房
行人頭
四根香蕉
爹的“之乎者也”
爹論家國大事精言妙語
較真
打官事
俺娘
送行
娘的小腳
哪個女人不死三五個孩子
灶王
擦魚鍋
大包子
娘的“冰箱”


俺爹和俺娘
娘和爹,爹和娘
大院子大 子
上泰山
爹娘剪
娘不走,要我她照相呢

白金婚
大生日
俺家
爹娘打我
爹娘的傻瓜兒
割斷絆
隔代情
娘的壽誕

子上的故事
外甥女桂花
五嬸
姊弟情
俺爹俺娘俺家
天津灣的
“破提”出學子
“西方大路”“東方大路”

花盆
八月十五元宵
草搗踩箱
俺爹俺娘像太陽
爹娘和太陽的故事
俺爹走了
娘,兒做好檳托
俺娘也走了
用鏡頭留念爹娘
沒了啥,也別沒有牽掛(自跋)
序top
焦波這個人,我沒有見過,他的爹娘,我卻很熟悉。

——說這話,好像在故意跨越輩分討便宜,但很多讀者都會像我這樣說。這個至孝男兒,就像中國自古以來鄉村間的許多本分男子一樣,恭敬地當眾喊一聲“俺爹俺娘”,就把自己的身子躲到了老人背後。人們見到的,只是兩位老人的身姿,而且,大家都見到了。

作為著名攝影家的焦波,當他剛剛擺弄照相機的時候,一定是立志向越來越開闊的陌生世界捕捉鏡頭的。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也這樣做了。但是,他終于發現,閱盡大千世界,自己最有必要、最有責任向廣大讀者介紹的,竟是那個養育了自己生命的溫暖小天地。爹娘疲憊的笑容,是他萬里行腳的歸宿,爹娘滿臉的皺紋,是他永遠的“國家地理雜志”。

孝順爹娘,尊敬父母,這種優秀的傳統品德本應在當代中國大力提倡,但焦波的行動顯然已經超越了一般門庭之內的孝順和尊敬。他把自己的爹娘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化圖像呈現給社會,有血有肉地告訴人們何謂中國倫理,何謂東方親情,何謂華夏子民。本來,這一些大概念已有諸多學術論定,但是一個民族的集體生態和心態是具體可感的,遠比學術概念豐富。這一點連古人也懂,因此留下了《二十四孝圖》之類的闡釋例證。這種例證的弊病仍然是過于概念化,並由此走向了極端化和非人性化。焦波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孝子,早已從陳舊概念走出,僅憑生命的感性,來傳達天地間的親情,因此,為了讀解我們民族的精神結構提供了一份感性素材。

除攝影外,焦波還寫下了不少文字。這些文字也是感性的,保持住了生活和感情的原生狀態,與攝影相得益彰。應該說,它們離不開攝影,但如果離開了,也是上好的親情散文。

天下的爹娘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焦波的爹娘生活在農村.因此更具有一種緊貼大地的典型性。華夏民族的主體立足農耕,世世代代繁衍在竹籬泥途河溝邊。後人的種種城市行跡,大多也是由農村起步。因此,即使並非出生在農村的讀者,看到這些攝影作品也會有一種整體意義上的感動,就像很多年前我們看到畫家羅中立先生的作品《父親》一樣。

我是焦波作品的忠實讀者,其中有一個特殊原因是.我也從農村走出。我的父母親與他的父母親屬于另一種類型,但我非常熟悉焦波父母親的那一種類型,也深知這種類型與我父母親這種類型的關系。為此,我要對焦波深表感謝︰是你的鏡頭,使我一次次更深切地懷念父母。我想,要向你表示這種感謝的,遠不僅僅是我。

能為焦波先生的這部圖文集寫序,是我的榮幸。


焦波簡歷
焦波,男,漢族。籍貫:山東淄博市。文化程度:大專。職稱:記者。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1956年1月生於山東淄博市博山區。

1971年8月至1977年3月,在淄博市博山區福山中學工作。期間,1975年任李家公社團委副書記。1976年8月至12月,作為山東省青年幹部重點培養對象到山東師範學院進行後備幹部培訓。1976年12月,任福山中學副校長。

1977年4月至1979年4月,任博山區石炭塢學校(山東省屬重點學校)副書記、副校長。

1979年5月至1983年7月,任博山區教育局教學儀器站站長。

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在淄博教育學院進修,任校學生會主席、校學生黨支部副書記。

1985年8月至1994年3月,淄博日報社,攝影記者。

1994年4月至2000年9月,人民日報海外版,攝影記者。

曾任山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淄博市新聞攝影學會會長、淄博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市青聯委員。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學會執委、最高會士——博學會士,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千江雪
 

回到 優質好書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