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頂紅

世界各國古玩藝品、玉石貨幣、瓷器化石、畫作珍品等介紹與討論。

鶴頂紅

文章樹枝孤鳥 » 2009-10-13, 22:27

ap_F23_20080429102828473.jpg


盔犀鳥

  原產東亞熱帶雨林的盔犀鳥,因頭冑質地堅實美觀,而為人獵捕製成工藝品,並曾以進貢及貿易等方式傳入中國,名之為鶴頂。鶴頂在元代已入中國,但廣為國人所知則是鄭和下西洋之後。因出產國多以為貢物,故典制不僅在貢國下列出,且還規定了正式的回賜價格。朝貴多用於製盃、腰帶等以資賞玩。明中葉後國勢日衰,遠貢不至,其物逐漸稀有,因而騰貴;至清初實施海禁政策,與產地貿易斷絕,在中國遂至絕響。惟因只見製成品而未睹活物,故明人記述中多有臆斷訛誤者。耑此論證。
  古董中有鶴頂紅一款,其物寬僅寸餘,外紅內黃,質地似象牙而更細緻,多作為各種小雕飾,允為古玩中的奇珍。這當然不是傳說中牽機斷腸的毒藥,也不可能是丹頂鶴(Japanese crane,Grus japanensis)的頭頂部分,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盔犀鳥
  此物今日不經見,但數百年前的中國人並不陌生,史料中恆稱為「鶴頂」,實為一種目前已瀕臨絕種鳥類[1]的頭冑部分。
  這種鳥今多稱為盔犀鳥(Helmeted hornbill),屬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犀鳥科(Becerotidae)。原分類為盔犀鳥屬(Rhinoplax),近期學者多主張併歸角犀鳥屬(Buceros),故學名有Rhinoplax vigil與Buceros vigil二說。
  主要體毛呈深棕色,翅尖及尾羽為白色,並有黑色寬條紋。公鳥頭頸肌膚裸露,呈紅色。頭冑中後部外表鮮紅,前部與喙為黃色。母鳥頸為淡藍色,頭冑小,顏色亦較淡。體型是所有犀鳥科鳥類中最大的,公鳥自喙尖至尾端約125公分 ,並有長達 五十公分 的兩根中央細長尾羽;母鳥體型略小而無長尾羽。產於馬來半島、婆羅州和蘇門答臘等地 一千五百公尺 以下低海拔森林中,其頭冑有犀鳥象牙之稱。[2]犀鳥科鳥類部分有頭冑者,其中多為空心,獨此為實心,故能用於雕刻。所謂鶴頂,就是其公鳥的頭冑。
  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繁殖特性如同多數犀鳥科鳥類一樣,築巢於樹洞,雌鳥產卵其中,雄鳥以泥封洞口,僅留一小孔自外餵食,雛鳥孵化至羽毛接近長全時,母鳥才破洞飛出。食性為雜食,食譜包括果實、昆蟲、蜥蜴,以及小蛇等。
  這些特性,古人敘述中真謬相雜,下文再辨。 


產地及貢國
國人之知有此鳥似不早於元代。所見史料中,最早出現「鶴頂」一詞,是元末汪大淵的《島夷誌略》。所記出產國有丹馬令、吉蘭丹、蘇洛鬲、龍牙犀角、須文答剌等。[3]但不言其以此為貢物。
而最早以為貢物入中國者,可能在至元間。據《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羅斛國王遣使上表,以金書字,仍貢黃金、象齒、丹頂鶴、五色鸚鵡、翠毛、犀角、篤縟、龍腦等物。」[4]《島夷誌略》有羅斛國,不言其地望,但謂:「其田平衍而多稼,暹人仰之。氣候常暖如春。」且其所貢多為東南亞土產,故應位於南洋,多數學者認為在今泰國湄南河下游。[5]羅斛所貢之「丹頂鶴」疑即鶴頂,因為丹頂鶴產於亞洲東北,足跡罕至南亞,即使偶有迷鳥也非常有,不可能作為貢品。細玩文意,以「丹頂」冠於「鶴」前者,或是以活物進貢,可能此物前所未見,尚無專名,故漫稱為「丹頂鶴」。及至《島夷誌略》撰述之順帝至正九年以前,「鶴頂」一詞則已為其定名無疑。
而大量接觸則在鄭和下西洋之後,鄭和隨員鞏珍的《西洋番國志》、馬歡的《瀛涯勝覽》,以及費信的《星槎勝覽》等書,都或繁或簡的提到這種奇特的鳥類。正因其頭冑的特殊,故出產國常作為貢品以入中國。




據《明史》,曾貢鶴頂的諸國,僅浡泥、滿剌加、榜葛剌三國而已。又言文郎馬神產鶴頂,但不言其曾貢。[6]《明史》擇要而記,不可能鉅細無遺。徵之《明會典》,則曾以此為
盔犀鳥的型態
貢物諸國,包括爪哇、浡泥、滿剌加、榜葛拉等。[7]這一記述其實也不夠周全。
  再對照三種鄭和隨員的著作,皆僅記舊港出產此鳥,不及他國。[8]
  正德間,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記貢國有爪哇、三佛齊、滿剌加、浡泥、榜葛剌等。[9]
  萬曆初,嚴從簡《殊域周咨錄》,記滿剌加、爪哇、三佛齊、浡泥、蘇門答剌、榜葛剌等國出產。[10]
  萬曆中,慎懋賞《四夷廣記》,記貢國有爪哇、滿剌加、三佛齊。[11]
  萬曆末,張燮《東西洋考》,記產國有暹邏、大泥、亞齊、彭亨、文郎馬神。[12]
  與《東西洋考》著作時代略同的羅日褧《鹹賓錄》,所列異邦數最多,但僅記三佛齊國產鶴頂,自註:「海鶴頂也,為帶最佳。」[13]
  由於古今譯名差異及政治疆域變化,史料所見地名頗與今日不同,為節篇幅不詳考。要之,鶴頂的出產地,和今天的盔犀鳥分佈大致吻合,且綜觀許多對其性狀的描述,可確定是同一物種無疑。
  又,《殊域周咨錄》記滿剌加除產鶴頂外,又有「金母鶴頂」一款。[14]《明史》因之。這不太可能是另一物種,應是同一種鳥的變種,可能其頭冑紅色部分消失而呈全黃,故稱「金母」。
  另外,嘉靖間陳侃作《使琉球錄》,所列的「夷語」中有鶴頂一詞,其音為「它立尼谷只」[15]琉球不產此鳥,而有此語,足見當時的琉球也習見鶴頂製品,不只中國而已。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浮名本是身外物,不著方寸也風流
頭像
樹枝孤鳥
 
文章: 207
註冊時間: 2009-04-22, 20:01
來自: 叢林 http://bird0316.tw520.tw

回到 玉石古玩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